自去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雙碳”成為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作為全球汽車產銷大國,特別是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如何有效控制汽車行業碳排放總量,對全面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汽車行業全年碳排放130億噸,80%碳排放源自化石燃料,且主要來自全國3.2億輛燃油車,交通運輸行業低碳轉型被列入碳達峰十大行動之一,目標是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也已成為“十四五”的關鍵環節,需助力“十四五”完成碳達峰目標的60%。 而據近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的數據,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784萬輛,相比傳統燃油乘用車,現有新能源乘用車每年在使用環節減少碳排放1500萬噸左右,顯然新能源汽車對于達成“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實現減碳減排絕非僅在行駛里程層面,可從行駛和制造兩方面同步推進。據中國汽車中心數據顯示,純電汽車全使用周期減碳貢獻為14.1噸/輛,是所有汽車能源類型中減碳效率最高的。同時有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大約有4000萬輛可互聯的智能純電汽車,在扮演“削峰填谷”的角色。尤其在制造端,新能源工廠普遍秉承“綠色+環?!钡陌l展理念,積極踐行國家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創建綠色工業基地,為中國綠色發展做出貢獻。
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能在行駛與制造兩方面同步堅持做到綠色環保的,造車新勢力們較為突出。例如新勢力中的頭部玩家威馬汽車,在全產業鏈綠色生態的布局表現先人一步。作為新勢力中率先自建工廠的玩家,威馬本著提高經濟效益,減少資源消耗,打造優美環境創建方針,自建溫州、黃岡綠色工業4.0基地鑄就嚴格品控,努力成為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的引領者,已在“建材-物流-節能-減排-產品”五大領域形成節能減碳閉環。 建材方面,威馬綠色基地建設之初創新性的選用蘊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的本地建材,提升對熱塑性塑料、陶瓷等可回收建材的使用,控制鉛、汞、鉻等有害用材。整個工廠污水零排放、廢氣全部環保處理,循環風空調、余熱回收利用等技術隨處可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世界級“綠色”工廠。 物流方面,叉車作為汽車生產企業物流系統中的重要角色,是物料搬運設備中的主力軍,威馬廠區100%使用純電叉車,采用快速充電技術,可實現1小時快速充電,充分滿足了威馬汽車生產節奏快、連續不間斷作業的需求,有效減少燃油燃燒廢氣產生。
節能方面,威馬廠區光伏電利用率90%以上,迄今節電27,801,760度,減碳2.7萬噸,可供溫州甌江口常住居民日常用電511天。生產車間、辦公樓的普通照明燈改為LED節能燈等節能燈具,年節電 7.2萬kWh。同時,廠區大量使用循環水降低資源消耗,生產用水重復利用率超過 97.3%。 減排方面,威馬廠區用車采用威馬智能純電汽車,迄今全生命周期減碳達12,338噸,需要12281公頃(約4個澳門城市面積)闊葉林消耗一天。車間購置機廢氣氧化處理與熱能回收設備,燃燒對烴類轉化成水與二氧化碳,可以實現99.8%的凈化效率;涂裝清漆噴漆廢氣采用沸石料吸附濃縮裝置與廢氣焚燒系統處理,去除效率>98%;
產品方面,截至2021年末,威馬汽車已經累計交付智能新能源汽車88,686輛,穩居造車新勢力頭部梯隊。同時,威馬汽車用戶累計行駛里程已經超過了24億公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4萬噸,相當于培植一座6萬公頃的森林。 顯然,2022年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新能源汽車必然是加速“脫碳”的主力軍。值得一體的是,除威馬之外,也看到像特斯拉等其他新能源車企為了實現碳中和,從供應鏈到工廠生產制造所作出的努力,如特斯拉獨有的一體化壓鑄技術,可大幅削減生產線和生產周期,達到良好的節電減排效果。而隨著產業轉型的加速與深化,不難預想到未來將會出現更多如特斯拉、威馬之類的優質車企,不僅在產業升級方面起引領作用,還將在綠色環保領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