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數字化轉型下的智能教育論壇”13日在上海舉行,論壇上海正式發布了《中國智慧教育創新實踐報告》。 《中國智能教育創新實踐報告》基于上海開放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三年合作項目“通過ICT和人工智能增強模式促進教育方式的數字化轉型”項目背景,概述了全球智能教育發展情況和中國智能教育發展情況,總結了智能教育建設路徑與方法,展示了中國智能教育關鍵領域的創新實踐案例。 報告顯示,在全球的智能教育探索與發展過程中,各國的智能教育發展目標和途徑具有一致性,發展途徑均通過更新教育理念;鼓勵政府、企業、家庭、社區等各社會團體和社會單元參與到智能教育的建設中;搭建完善的智能教育環境;關注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等方面推進智能教育發展。而在具體的落地過程中,各國都從智能教育戰略、智能教學環境搭建、教師信息化數字化素養培養以及將數字化素養提升納入全年齡段課程等系統化布局智能教育未來發展。 通過分析了解各國智能教育策略和實施途徑,報告提出未來智能教育的建設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技術承托的教育變革需要考慮教育的本質內核,而未來技術和教育兩者的內在追求將會逐步靠近;豐富的新基建技術和教育大數據將精細化地服務于教育行業;智能教育企業將著力找到自己的優勢定位,逐步適應教育新生態,帶來教育行業的供給側創新。 智慧教育之路雖然充滿挑戰,但也成果頗豐,在本次項目的征集中亦涌現出眾多優秀的實踐案例。本次報告從終身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學教育等不同教育層次展示21個不同實踐案例,案例以院校與企業兩大視角,從教與學實踐、教育管理、內容和課程、評估實踐、專業發展、基礎設施6個關鍵領域,覆蓋AI、5G等數十種智能技術,關注信息技術人員、教師、教育組織負責人、教育決策者4大服務群體展示了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在提高教育可及性、改善教學、管理流程自動化、創建有利的環境等方面的創新示范。 活動伊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展濤在致辭中表示,上海開放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此次合作項目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國際視野,在推動自身工作的同時,將中國的教育數字化轉型經驗介紹給國際。 他認為:“當前的教育數字化變革,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開放,開放教育資源和信息技術,而開放的目的是創新和共享;第二個關鍵詞是教師,我們希望通過真實的案例、課程幫助各個國家的教師提高信息技術能力;第三個關鍵詞是數字公民的教育,提升公民的信息化素養,并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教育?!?/p> 活動現場,上海大學、上海開放大學、復旦大學、海軍軍醫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紐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騰訊云計算、上海網班信息科技等高校和企業代表獲頒優秀案例入選證書,并分享優秀案例。 本次論壇由上海開放大學主辦,上海開放大學開放遠程教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億歐EqualOcean承辦。論壇通過線上視頻與線下分享聯動的方式進行,重點關注中國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智能教育技術對傳統教育帶來的改變,推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推廣應用。
|